常口渴、常跑廁所?可能不只是水喝太多!!糖尿病早期最容易忽略的信號~
糖尿病是台灣盛行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。
根據國健署統計,台灣約有超過 200 萬名糖尿病患者,而且每年還持續增加。
令人擔憂的是,許多人在發現之前,糖尿病其實已經悄悄進入身體多年。
為什麼糖尿病不容易被察覺?
糖尿病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,但仍可能出現一些典型徵兆,
包括:
-
三多症狀:多吃、多喝、多尿
-
體重減輕:即使飲食正常甚至增加,仍出現體重下降
-
傷口癒合較慢:小傷口不易復原,甚至容易感染
-
手腳異常感覺:刺麻、冰冷或灼熱感
-
視力模糊:血糖波動影響眼球晶體,導致看東西不清楚
-
黑色棘皮症:常出現在頸部、腋下,皮膚呈深色粗糙
這些徵兆若持續出現,便需要高度警覺,並盡快安排血糖檢測。
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?
既然症狀不明顯,最可靠的方法就是 定期檢測血糖。
建議高風險族群(如有糖尿病家族史、肥胖、40 歲以上、生活型態久坐或飲食高油高糖者)
應主動安排檢查:
-
空腹血糖(FPG)
-
正常:小於 100 mg/dL
-
介於 100–125 mg/dL:糖尿病前期
-
大於等於 126 mg/dL:可診斷為糖尿病
-
-
糖化血色素(HbA1c)
-
正常:小於 5.7%
-
介於 5.7%–6.4%:糖尿病前期
-
大於等於 6.5%:糖尿病診斷依據之一
-
-
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(OGTT)
-
對於高風險族群,醫師可能會建議做此檢測以評估血糖調節能力。
-
即使血糖數值還在邊緣或僅屬「糖尿病前期」,調整生活型態都能有效延緩甚至避免糖尿病惡化。
以下是日常實用建議:
🔹 飲食管理
-
避免含糖飲料與精緻澱粉,改以全穀、蔬菜、豆類為主。
-
適量攝取優質蛋白質(魚、豆、蛋、瘦肉)。
-
控制油脂,少吃油炸與高飽和脂肪食物。
🔹 規律運動
-
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。
-
搭配肌力訓練,幫助肌肉更有效利用血糖。
🔹 維持理想體重
-
男性腰圍 <90cm、女性腰圍 <80cm。
-
過重或肥胖者應積極減重。
🔹 定期檢測
-
每年至少做一次血糖或健康檢查,及早發現異常。
糖尿病初期症狀常不明顯
但若出現「三多症狀、體重下降、傷口癒合慢、手腳麻木、視力模糊或黑色棘皮症」,都需要提高警覺。
唯有透過定期檢測與健康生活型態,才能及早發現、有效預防,守護血糖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