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「換季」就狂掉髮?揭秘毛囊週期的科學與 6 大護髮關鍵營養!
許多人每到換季時(尤其是夏轉秋、冬轉春),都會明顯感覺到落髮變多
洗頭時一大把、枕頭上頭髮變多、梳頭也掉不停。
這種「換季落髮」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自然現象,而不只是錯覺。
了解其背後機制,才能對症下藥!
🔍 一、為什麼換季落髮更明顯?5 大因素解析
換季落髮是生理、環境、壓力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:
1. 日照變化影響毛囊週期(季節性落髮)
毛囊生長會受到光照與季節變化的影響,這稱為季節性脫髮
- 夏季日照長: 毛囊傾向於進入「生長期」
- 秋冬日照短: 毛囊傾向於逐漸進入「退化期」和「休止期」
因此,在夏末秋初或冬春交替時,容易出現一波「自然換髮潮」
導致休止期的頭髮大量脫落,讓人感覺掉髮量增加。
2. 低溫與乾燥,頭皮屏障受損
季節轉換通常伴隨著氣溫下降、濕度降低、以及室內外冷氣交替,這些都會導致頭皮乾燥、敏感:
- 角質代謝異常,頭皮屑增多。
- 頭皮乾癢、發炎。
- 毛囊容易受刺激,提早進入休止期而脫落。
3. 換季壓力增加,皮質醇濃度變動
許多人在季節轉換時,生理節律容易被打亂,導致睡眠變差、精神壓力增加。
*壓力荷爾蒙(皮質醇)上升,會讓毛囊提早從生長期跳入休止期(稱為休止期落髮),造成掉髮量明顯增加。
4. 飲食改變,營養攝取不均衡
秋冬季節交替時,飲食習慣容易出現變化:
- 傾向攝取火鍋、重口味、高油脂食物。
- 青菜攝取量下降。
- 飲水量不足。
營養與水分不足會影響身體對毛囊的供應,造成頭皮油脂分泌不平衡,加劇脫髮問題。
5. 隱性因素:疾病、藥物與荷爾蒙
若換季落髮非常嚴重且持續超過三個月,則需警惕是否與下列隱性因素有關:
- 貧血(特別是女性缺鐵性貧血)。
- 甲狀腺功能異常(亢進或低下)。
- 荷爾蒙變動(懷孕/產後、更年期)。
- 近期高燒或生病(如新冠肺炎)。
- 雄性禿遺傳因素。
換季護髮:毛囊最需要的 5 大關鍵營養素
頭髮 90%是蛋白質構成,並需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支持毛囊健康。
|
營養素 |
主要功能 |
建議來源 |
|
1. 蛋白質 |
頭髮結構主成分,毛囊生長原料。 |
魚、雞蛋、豆腐、雞肉、牛奶、豆漿。 |
|
2. 鐵質 (Iron) |
缺鐵是女性落髮主因之一,參與氧氣運輸。 |
紅肉、肝臟、深綠色蔬菜、黑芝麻、豆類。 |
|
3. 鋅 (Zinc) |
參與頭皮修復、毛囊細胞分化。 |
海鮮(牡蠣、蝦)、南瓜子、全穀類。 |
|
4. Omega-3 脂肪酸 |
有助於減少頭皮發炎、改善乾癢。 |
鮭魚、鯖魚、堅果、亞麻仁籽。 |
|
5. 維生素群 |
B7 生物素:促角蛋白生成 C:助鐵吸收 D:影響毛囊週期 |
蛋黃、菇類、深色蔬果、柑橘類。 |
換季落髮的 6 大改善對策
換季落髮大多是「毛囊週期自然變化」加上「環境、壓力、乾燥」共同造成。
透過以下策略,可有效減緩掉髮:
- 均衡飲食: 避免只吃火鍋、精緻澱粉或油炸食物。秋冬更要確保足夠的蔬菜、優質蛋白質和好油脂。
- 充足水分: 每天至少喝1.5~2公升的水,維持頭皮油水平衡,減少乾燥。
- 溫和清潔: 避免太熱的水洗頭、用指甲抓撓頭皮、或過度使用去油力強的洗髮精。
- 管理壓力: 減少熬夜與壓力,維持規律作息,降低皮質醇對毛囊的負面影響。
- 頭皮保濕: 可適度使用頭皮精華液或保濕產品,避免因乾燥導致頭皮屑和發炎。
- 專業評估: 若掉髮量過多(>100~150根/天)且持續超過 3 個月,請務必諮詢皮膚科醫師或專業營養人員,排除貧血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雄性禿等其他病因。
換季落髮雖然是一個有科學依據的「自然換髮潮」
但若加上環境乾燥、飲食失衡、和壓力等因素,就可能使掉髮狀況被加劇。
透過正確飲食、充足營養、水分與良好作息
就可以有效減緩換季掉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