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特別容易嘴饞?解析原因與「不怕胖」的聰明零食策略
許多人在冬季都有相同的感受—天氣愈冷,愈容易嘴饞、想吃零食。
無論是想喝一杯熱甜飲、吃餅乾巧克力,或想找高油脂食物取暖
冬季對食慾的影響其實有其生理與行為科學的根據。
一、冬季特別容易嘴饞的 4 大原因
1. 體溫下降,身體自然想補充熱量
寒冷會刺激身體增加熱量的需求。
當體溫下降時,身體會傾向尋找「高糖、高油」的食物,以彌補能量消耗、維持體溫。
2. 日照時間縮短,影響食慾與情緒
冬天日照減少,會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的分泌。
部分研究指出,這可能增加疲倦感與對甜食的渴望,使人更容易尋找「情緒性零食」。
3. 活動量下降,血糖波動變大
氣溫降低使外出運動意願下降,加上久坐時間增加
可能讓血糖穩定度下降,使人更容易出現「假性飢餓」,進而想吃點零食。
4. 作息變動與壓力累積
冬季常見的睡眠不足、工作壓力與節慶飲食,也會影響食慾調節荷爾蒙
使人更容易在下午或晚間想吃東西。
二、冬季零食該怎麼選?須遵循的 5 大原則
在冬季,完全不吃零食並不現實,也不必要。
重點是避免攝取過多的糖、鈉與油脂,並選擇對身體負擔較低的選項。
1. 注意熱量密度:選「天然原型食物」最佳
選擇高纖、接近天然形態的零食更能穩定血糖與延長飽足感,例如:
• 無調味堅果
• 毛豆、黑豆
• 水果乾(無加糖)
• 全穀餅乾(無添加糖)
2. 改用「天然甜味」取代精製糖
若想吃甜的,可考慮:
• 香蕉、蘋果、柿子等天然甜味水果
• 70%以上黑巧克力
• 無糖優格+少量水果
比起市售高糖飲品更能避免不必要的熱量負擔。
3. 補充蛋白質,降低嘴饞頻率
冬季血糖波動大時,容易在午後想吃高糖食物。
適度補充蛋白質可提高飽足感:
• 無糖豆漿
• 水煮蛋
• 希臘優格
• 乳酪棒(少添加)
4. 提高水分攝取,避免把口渴誤認為肚子餓
冬天不太感覺口渴,容易喝水不足,導致身體誤以為需要攝取食物。
可透過:溫水、無糖茶、熱黑咖啡,提高水分攝取。
5. 控制份量比種類更重要
即使是健康零食,也需注意份量:
• 堅果:每日 20–30g
• 全穀餅乾:約 1 份(1 小碟)
• 黑巧克力:1–2 小塊即可
適當份量更能避免累積過多熱量。
三、冬季降低嘴饞的 4 個生活小技巧
1. 增加餐食中的優質油脂,延長飽足感
適量攝取酪梨、橄欖油、堅果,可減少兩餐間的飢餓感。
2. 選擇溫熱食物,身體更不容易感到飢餓
溫暖的餐食能提升飽足與舒適感,如蔬菜湯、燉煮食物等。
3. 維持規律運動,避免血糖波動
不必高強度運動,快走、伸展、彈力帶訓練皆可有助降低嘴饞。
4. 規律作息,避免因疲憊導致情緒性進食
睡眠品質佳時,身體更能調節食慾荷爾蒙。
冬天嘴饞並非意志力差,而是由生理、氣候、作息與壓力等多重因素造成。
透過正確選擇零食、控制份量、維持水分與蛋白質攝取
即使在冬天也能放心享受小點心,不造成額外負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