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褪黑激素?一次解析「暗夜荷爾蒙」的生成機制、作用與常見迷思
褪黑激素(Melatonin)是一種由人體自然分泌
與「日夜節律」緊密相關的荷爾蒙
它不僅影響睡眠品質,也與免疫、代謝及抗氧化調節有關
是近年備受討論的生理調節因子
一、褪黑激素是什麼?大腦松果體分泌的「夜間指揮官」
褪黑激素主要由大腦中的松果體(Pineal Gland)分泌。
它的分泌嚴格受到「光線」影響
因此又被稱為「夜間荷爾蒙」或「睡眠訊號激素」
- 晚上變暗分泌增加身體進入休息模式,準備入睡
- 早晨光線變亮分泌下降身體準備活動,開始新的一天
褪黑激素的上升,就代表身體已經收到訊號:「該休息與修復了」
二、褪黑激素的形成路徑:
褪黑激素的生成並非憑空而來,它需要透過一系列營養素的代謝轉換:
色胺酸 (Tryptophan)→5-HTP→ 血清素 (Serotonin)→ 褪黑激素 (Melatonin)
這個路徑告訴我們:
✔ 原料充足: 良好的營養攝取(尤其是色胺酸)是基礎。
✔ 環境訊號: 規律的作息和正確的光照模式,才能確保轉換順利。
✔ 前身重要: 作為褪黑激素前身的血清素,也與情緒穩定有關。
三、褪黑激素的主要功能:不只是助眠
褪黑激素常被誤會只和睡眠相關,但它在生理上扮演的角色更為廣泛:
1. 調節睡眠節律(核心作用)
褪黑激素會向身體發出「該準備休息了」的訊號,能幫助:
- 入睡更容易: 縮短入睡時間
- 規律作息: 強化生理時鐘,使夜間休息與修復運作正常
2. 參與生理時鐘的整體調節
作為「24 小時節律」的關鍵,褪黑激素也會影響:
- 體溫週期: 夜間體溫會隨其分泌而略為下降
- 代謝節律: 影響荷爾蒙分泌時間和夜間身體運作切換
3. 抗氧化調節作用
研究指出褪黑激素具有抗氧化特性,能夠協助中和自由基。由於人體在夜間細胞修復較活躍,褪黑激素參與了其中的調節機制
4. 可能與免疫平衡相關
褪黑激素被認為參與免疫系統的訊號傳遞,與某些免疫調節的生理反應有關聯
四、現代人褪黑激素容易不足嗎?三大干擾因素
在現代生活方式下,人體自然分泌褪黑激素的節律很容易被打亂:
1. 過度接觸藍光: 睡前滑手機、看電腦螢幕,藍光會「誤導大腦以為是白天」,抑制松果體分泌,使褪黑激素分泌延後。
2. 不規律作息與輪班: 長期打亂日夜節律,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時間錯亂或高峰延遲。
3. 長期壓力: 壓力荷爾蒙「皮質醇」與褪黑激素分泌呈反向關係,皮質醇升高時,可能干擾褪黑激素的生成與節律。
五、如何讓褪黑激素自然提升?
與其依賴外來補充,透過生活調整來優化自然分泌,才是長久之計
A. 環境與作息調整
- 夜間減少藍光刺激: 睡前 1~2 小時關閉所有螢幕,或使用夜間模式/戴濾藍光眼鏡。
- 白天要「曬光」: 早晨接觸光線能強化褪黑激素的分泌節律,使晚上更容易上升。
- 規律作息: 固定睡醒時間,是建立強健生理時鐘的關鍵。
B. 營養攝取策略
- 攝取足夠色胺酸: 確保褪黑激素的原料來源充足。
- 食物來源: 雞蛋、牛奶、起司、堅果、豆類、雞肉、鮭魚、燕麥、香蕉。
- 規律運動: 適度的規律體能活動,有助於讓日夜節律保持更穩定。
褪黑激素並不是單純的助眠藥物,而是身體中負責調整日夜節律、主導休息與修復的重要荷爾蒙。
透過正確的生活型態、作息管理與飲食習慣,就能讓褪黑激素自然回到理想分泌節奏
使我們的身體運作更平衡、健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