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心律不整"不是老年病!營養與生活習慣缺一不可
「心律不整」這詞聽起來很醫學,但其實離我們不遠。
從偶發性的心悸、頭暈,到嚴重的昏厥、休克、甚至猝死!
心律不整不只是心臟「跳拍錯亂」這麼簡單
而是影響整體循環與生命安全的警訊。
除了先天心臟疾病外,許多後天因素
例如:壓力、熬夜、電解質失衡、營養不足、咖啡因過量等,也可能誘發心律不整。
🔍 什麼是「心律不整」?
心律不整(Arrhythmia)是指心臟跳動的速率或節奏異常。
正常成年人心跳約為每分鐘 60–100 次,若:
- 心跳過快(心搏過速):140~150 下/分鐘
- 心跳過慢(心搏過緩):30~40 下/分鐘
- 或跳動不規則(如心房顫動、早期心室收縮)
就屬於心律不整的範疇。
常見症狀包括:
- 心悸、心跳忽快忽慢
- 冒冷汗
- 頭暈、眼前發黑
- 胸悶、胸痛
- 喘不過氣、呼吸困難
- 嚴重時可能昏倒、甚至猝死
🧠 心律不整的常見原因
💡大致可分為三類:
1️⃣ 生理型:如先天性心臟病、心臟結構異常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甲狀腺疾病等
2️⃣ 心理型:長期壓力、情緒起伏、焦慮、失眠等
3️⃣ 外部因素:如藥物濫用、攝取過多咖啡因、酒精、電解質失衡(如鉀、鎂、鈣攝取不足)
如果長期未控制,心律不整可能導致心肌病變或心臟衰竭。
🍽️ 飲食是預防與穩定心律的重要關鍵
營養均衡不僅能維持心臟功能,也有助於神經傳導與電解質平衡,是穩定心律的第一道防線。
關鍵營養素與食物來源:
營養素 |
功能 |
食物來源 |
鉀 |
維持心肌穩定,幫助調節心跳 |
香蕉、地瓜、菠菜、酪梨、豆類 |
鎂 |
穩定心律,協助神經傳導 |
堅果、南瓜子、黑豆、全穀類 |
鈣 |
協助心肌收縮,穩定心臟節律 |
芝麻、小魚乾、深綠色蔬菜、乳製品 |
Omega-3脂肪酸 |
抗發炎、降低心律不整風險 |
鮭魚、鯖魚、亞麻仁籽、核桃 |
維生素B群 |
維護神經系統運作,穩定能量代謝 |
全穀類、瘦肉、雞蛋、綠葉蔬菜 |
📌 補充提醒:腎臟功能不佳者攝取鉀與鎂應特別謹慎,建議諮詢醫療專業人員。
預防心律不整,從生活做起
除了補對營養,日常生活的調整同樣關鍵:
- ✔ 均衡飲食:三餐規律,避免高油高鹽,增加蔬果原型食物攝取
- 🚫 減少加工食品與高鈉飲食
- 🚭 戒菸:尼古丁會刺激心跳與血壓
- 🏃 規律運動: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(如快走、游泳)
- ⚖ 控制體重:避免肥胖帶來的心臟負擔
- 💊 慢性病控制良好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)
- ☕ 限制咖啡因與酒精攝取:過量容易誘發心律波動
- 💧 維持水分充足:避免脫水引起電解質不平衡
心律不整不是年長者專利
現代人因熬夜、壓力、飲食失衡等原因,愈來愈年輕化
若有反覆心悸、暈眩或不適,請及早就醫檢查,勿輕忽「不規則的心跳聲」!
從日常飲食開始,補對關鍵營養素、養成良好生活作息,加上適當運動與壓力管理
就是守護「心節奏」的最佳防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