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肥停滯期怎麼辦?破解「瘦不下來」的關鍵!從代謝、飲食、運動多方擊破停滯期!
你是否曾經努力飲食控制、規律運動,體重卻卡住不動?
這就是所謂的「減重停滯期(Weight Loss Plateau)」,是身體適應低熱量狀態的自然現象。
雖然這可能讓人沮喪,但只要調整策略,就能突破瓶頸、持續燃脂!
為什麼會進入停滯期?
在減重初期,體重下降較快,主要來自水分流失與肝醣消耗
但隨著時間推進,身體會適應較低的熱量攝取,導致體重停滯。
以下是主要原因:
🔸 基礎代謝下降:熱量攝取減少,身體自動調節代謝來適應低熱量狀態。
🔸 肌肉流失:長期低熱量飲食可能讓肌肉流失,而肌肉是代謝的引擎,減少肌肉會影響燃脂效率。
🔸 身體進入「省能模式」:長時間低熱量飲食,可能讓身體減少熱量消耗,來保護自身能量儲備。
🔸 水分滯留:飲水不足、鈉攝取過多、壓力大等因素,可能導致水腫,使體重看起來沒有變化。
破解停滯期的營養策略
1. 檢視熱量攝取,重新調整目標
-
重新計算你的「新基礎代謝率(BMR)與每日總消耗(TDEE)」,確保熱量攝取仍符合減脂需求。
-
有時需微調熱量攝取(提高或降低 100-200 大卡),來重新製造熱量赤字。
2. 增加蛋白質攝取,維持肌肉與代謝
-
每日蛋白質攝取建議:體重(kg)× 1.2~2.0g
-
優質蛋白質來源:雞肉、魚、蛋、豆類、乳製品、乳清蛋白等。
3. 適度進行「碳水循環」或「再進食日(Refeed Day)」
-
長期低碳水飲食 可能使代謝效率下降,可嘗試週期性增加碳水攝取(如燕麥、糙米、地瓜等)。
-
安排每週 1-2 天稍微提高碳水攝取,有助於提升代謝。
4. 運動方式要多元,避免身體適應
-
阻力訓練 + 有氧運動的組合 是減脂的黃金搭配。
-
每週至少 2-3 次阻力訓練(如深蹲、硬舉、伏地挺身),維持肌肉量,提高基礎代謝。
-
避免過度依賴有氧運動,可嘗試 HIIT(高強度間歇訓練)來提升燃脂效率。
5. 睡眠與壓力管理,避免影響荷爾蒙
-
睡眠不足、壓力過大 會導致皮質醇升高,影響脂肪燃燒與食慾控制。
-
建議每晚睡滿 7-9 小時,並透過冥想、瑜珈、深呼吸等方式來放鬆心情。
6.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避免水腫影響體重
-
每日飲水量 = 體重 × 30-40ml,維持身體代謝順暢。
-
補充鉀、鎂等礦物質(如香蕉、堅果、深綠色蔬菜),幫助維持水分平衡,減少水腫。
💡 給正在減脂的你:調整心態,耐心前進!
-
不要過度在意體重數字,可觀察體脂率、腰圍、身形變化等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。
-
減脂是長期過程,不是短期衝刺,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與運動方式,才能真正維持理想體態。
減重停滯期並不是失敗,而是身體在適應新狀態的過程。
與其焦慮體重數字不變,不如從飲食、運動、睡眠與壓力管理多方面調整,讓身體重新啟動燃脂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