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分之一台灣人受腸躁症困擾!不僅是腸胃問題,心理壓力也扮演關鍵角色
根據調查顯示,台灣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群受腸躁症困擾
這是種常見的腸胃道功能性疾病
與其他腸胃道疾病有所不同,腸躁症並非源自生理性病變
更多是與精神、心理層面的問題有關
壓力、飲食、睡眠不足及腸道菌群變化等因素,均可能觸發或加重此症狀。
腸躁症的常見症狀包括
與腸胃相關症狀: 腹脹、腹瀉、便秘、肚子痛以及肚子咕嚕叫
非腸胃症狀:如頭痛、全身疲倦、失眠、焦慮或憂鬱
目前尚無完全治癒的方法
治療的重點在於控制與緩解症狀,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
以下是一些在日常飲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的改變,能夠幫助減輕腸躁症的困擾
1.注意飲食成分
了解哪些食物會引起不適並避免攝取。
比如,乳糖不耐症患者應避免含乳糖的食物,以免引發不適。
2.避免刺激腸胃的飲食
如人工甜味劑、咖啡因(茶葉、咖啡)、菸、酒精及含糖飲料
這些飲食習慣與腸躁症的發作密切相關。
3. 補充益生菌
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是腸躁症的原因之一。
服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腸胃狀況,減少脹氣、腹痛等不適。
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益生菌類型,並加以調整使用。
4. 學習情緒管理:
壓力、焦慮和情緒困擾是腸躁症的重要誘因。
患者可通過瑜伽、冥想或運動等方式來緩解壓力,維持心理健康,進而改善腸胃功能。
腸躁症雖然不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,但卻會影響日常生活和飲食
透過飲食管理、情緒調適和生活方式的調整,可有效控制症狀
若症狀持續或加重,建議儘早就醫,尋求專業治療與建議。
最新動態